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Global Views Monthly 遠見雜誌

No.466_Apr-25
Magazine

***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提供文字格式、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 。 《遠見雜誌》創立於1986年,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為讀者洞察趨勢、探索未來方向;致力普及國際知識、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是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遠見》內容包含:知名企業、人物獨家訪談、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國際大師連線專訪、時事看時勢…等,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

65歲正青春

解讀台灣半導體的發展拼圖

尹啟銘:掌握關鍵時機,贏得晶片常勝贏家

台灣會成為另一個烏克蘭嗎?

放下焦慮與壓力 快樂不必用錢買

iPSC,細胞治療的DeepSeek時刻

全球一週一天蔬食,地球會如何?

台積電赴美,可以政治化但不可弱智化

想帶人帶心,請試著 成為「非典型主管」

《黃仁勳傳》作者訪台 「讀者成功學」掀起旋風 • 全球最懂黃仁勳的男人旋風訪台!《黃仁勳傳》作者維特來台五日,所到之處無不轟動。顯然,讀者期待能從他撰寫的這本傳記,以及傳主黃仁勳的精彩人生中,與「成功」拉近距離。

維特:台灣必須建立新聯盟 即使是與很小的國家結盟

AI發展不僅是科技競賽 更是社會選擇 • 當AI技術迅速席捲全球,我們是否過於樂觀地相信科技將帶來進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賽門.強森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誰擁有掌控權,以及社會能否讓科技成果被更公平地共享。

與「阿凡達」共存 大阪世博探討人類未來 • 五年一次、集結全球頂尖技術的世界博覽會將在日本大阪登場。這不僅是機器人、飛行車與元宇宙等科技較勁的舞台,預見未來生活樣貌,更是反思與交流「社會5.0」的盛會。

四大步驟召喚你的 生成式AI「智囊團」 • 生成式AI不僅參與文書工作,也能協助經理人思考與決策。若想將AI變成有價值的「智囊」,關鍵在於善用「共同思考」方法,結合AI分析優勢與人類的創意、判斷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

兩個值得一試的共同思考對話

跨界不設框 超樂活世代

沈春華在歲月裡淘金 淘出閃亮第三人生 • 聽知名主播沈春華報新聞,是許多人共同的記憶,她在52歲時毅然揮別待了22年電視圈,再刷人生新風景。不論處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懷抱熱情,持續挖掘出自我價值。

謝文憲降載不停機 練成獨有「極憲」模式 • 擁有「年輕千萬講師」「暢銷書作家」稱號的謝文憲,走過罹癌、喪父之痛,在53歲時啟動「降載不停機」模式,持續積極跨域嘗試,詮釋專屬他的「極憲」人生。

老後最擔憂健康與經濟 近四成未規劃退休理財 • 超高齡社會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即將到來的現實,意味著社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遠見》獨家發起「台灣超高齡社會大調查」,盤點國人對超高齡社會的準備與期待。

「三心高人」當寶藏 創造多元共融團隊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職場亦是。面對超高齡社會趨勢,職場也呈現新氣象,中高齡人力將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將中高齡人力化為企業寶藏,讓每個世代都能找到歸屬感?成為企業的新挑戰。

「真人圖書館」送暖 助失智病友走出黑洞 • 失智不是老年人專利,年輕型失智者時常因「看不出來」,讓社會少了一份理解。如何發揮同理心,創造讓他們「可以慢下來,但不必退出」的共好環境,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課題。

藝術不設限,「遊走劇」喚起失智關懷

高隱私AI照護員 零接觸掌握生命徵象 • 高齡長者常面臨失能、失智兩大風險,現在有了高隱私AI照護員,能讓醫護人員24小時、零接觸,精準掌握病患狀況。這套獨步全球的AI識別系統,扮演黃金救援的關鍵角色。

工研院副總莊曜宇:整合AI、半導體通訊、資安技術,打造試驗場域

行動診間插旗稻米之鄉 實驗室相伴享生活 •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找上台東縣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合力催生台灣首間照顧農民為主的「池上好診所」。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進駐台中社宅設「實驗室」。他們如何寫下動人篇章?

中高齡投資首重穩健 創造現金流安心養老 • 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國人面對愈活愈久的可能,要花的錢也會愈來愈多,在壽命延長、通膨侵蝕購買力種種壓力下,如何提早因應老後生活的財務準備,成為國人必修的一堂課。

享受歲月共好 三大解方一起好好變老 • 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人「長命百歲」夢想成真。但國人平均不健康餘命高達八年,如何與「老」和解、與歲月共好?好好變老的第一步,就是先思考並準備生命的最後一哩路。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 台灣「矽盾」不保? • 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1000億美元,將成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支柱。該投資不僅金額創紀錄,還包含諸多先進技術,引發外界對台積電競爭力流失、台灣「矽盾」削弱的擔憂。

《奧特曼傳》作者 深探AI時代權力遊戲 • 從震驚科技圈的政變事件,到美中激烈的地緣博奕。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如何穿梭其中,編織他對世界的理想願景?《奧特曼傳》作者周恒星獨家解析,背後隱示的權力秩序及美中競合走向。

黃仲銘領軍資策會 要讓AI入列護國群山 • 在政府「五大信賴產業」領航下,資策會責無旁貸,致力推動我國產業AI化。《遠見》專訪董事長黃仲銘,從策略定位、自主研發與國際展望等角度,勾勒AI應用普及化的願景。

USR能量大爆發 大學重握產創主導權 • 教育部USR實踐計畫進入第九年,《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也邁入第六屆,從今年各項報名方案及學校內容,在在顯示大學引導社會和產業發展的力量大爆發,無論在方案的規模、創意和效益……,都足見大學在重握台灣社會產創的話語權。

40校獲遠見USR獎 成大蟬聯年度最大贏家 • 《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今年邁入第六屆,在USR蔚為風尚下,報名件數突破200大關,達215件,年增25.7%。最後共有40所學校合計獲得7首獎、33楷模獎和27個績優獎……。

八項入圍全得獎 在地創課已成國際典範 • 從鯨豚救援、地方創生,到創新教學、國際交流,成功大學將社會責任融入教育現場與在地脈絡,展現深耕地方的決心與高教實踐的無限可能,堪稱台灣大學USR推動的典範。

勞作教育融入SDGs 培育未來綠領人才 • 東海大學在校長張國恩帶領下,將永續理念深植校園文化,從綠建築到碳中和園區、從勞作教育到USR實踐,全方位推動淨零轉型,成為台灣高教永續發展的指標。

延展實境+人工智慧 科技守護弱勢口腔健康 • 40年來,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師生走進偏鄉,為民眾提供口腔衛生教育與義診。隨著科技進步,這群醫學人開始應用最新的AI與數位科技,讓更多弱勢族群獲得高品質的口腔醫療照護。

把埤塘變教室 社區與大學共創新生 • 桃園有「千塘之鄉」美名,星羅棋布的埤塘,是當地寶貴的文化地景。中原大學設計學院的USR計畫,積極參與埤塘生態與文化傳承,並將熱情傳遞至社區,為桃園的水文化寫下新篇章。

科研、教育、社福 打造雲林農業示範區 • 當USR從口號化為行動,臺大用20年蹲點精神,深耕雲林、翻轉農業困境,並以創新課程探討月經議題,展現頂大知識實力與社會熱誠。2025《遠見》USR雙楷模獎,正是對其全方位實踐的最佳肯定。

師生跨域共創與賦權 量身設計特教輔具 • 昂貴且難以量身訂製,向來是特教輔具長久以來的痛點。臺南大學師生結合各項專業,打造出獨特的「幸福機械」輔具系統,不僅服務在地,更將愛與希望散播至全台灣。

青銀共學促進世代共融 全齡大學應運而生 •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挑戰,臺北大學師生攜手社區長者,以「前瞻超高齡大學3E行動計畫」翻轉高齡價值,不僅服務在地,更將影響力擴及全台,為高齡社會注入新活力。

國際生態旅遊本土化 開創台灣鄉村永續經濟模式 • 面對氣候變遷與地方發展雙重挑戰,屏科大以USR計畫深耕農村,結合生態旅遊、林下經濟與碳匯人才培育,打造出兼顧保育與經濟的永續模式,展現大學引領社會創新轉型的力量。

穩定幣串接虛實 可望從配角變主流? • 數位資產已滲透至支付、投資與監管層面,隨著法規逐步完善,穩定幣將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環節。它將如何改變金融生態?是否成為主流支付工具?值得關注。

陳懿文飆速玩創新 引領萬事達卡再突圍 • 國人熟知的萬事達卡,業務遍及21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超過三萬人,更是全球知名的金融科技巨擘。台灣區董事總經理陳懿文,如何持續創新,打造差異化,帶領團隊屢創佳績?

產學界吶喊!喊出台灣高科技產業危機

自然科能力弱化?教育部:總學分不變,可適性揚才

學習檔案成了斂財工具?學生怒吼「別綁定考招」 •...

Formats

  • OverDrive Magazine

subjects

Languages

  • Chinese